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毛大大

战略方向、方面军、次级兵团——试谈将领统御能力的界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5 13: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项羽的中枢统帅干的确实不好,按毛兄的分法当一个方面军统帅是十分合适的。韩信做中枢统帅应该要比项羽好一些,毕竟韩信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仅局限于军事上,而是全方面的考虑,韩信谋略就体现在这一点,对天下形势有准确分析。项羽则纯粹是军事思维,也就是用什么样的战略战术行动可以取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5 13: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托布鲁克战役打完,德军只有50多辆坦克了,补给也全靠托布鲁克内的缴获来维持。托布鲁克战役之后是隆美尔继续前进,攻下梅沙马特鲁,一直杀到阿拉曼防线之前。此时,凯瑟林的空军因为支援了托布鲁克行动,已经损耗很大,无法继续维持对马耳他的攻击。现在来看一下隆美尔的形势吧。

面对兵力与武器装备占优的英军,自己手头实力窘迫(德国在42年非洲战役前最后一次海路运输装备是1月份隆美尔发起进攻之前,让隆美尔41年损失90%的装甲力量得以补充)。此时,隆美尔手头只有托布鲁克缴获的补给,由于空军打不动了,所以马耳他的英军再次活跃。隆美尔此时是在率领一支疲惫之军去攻一条英军决心死守的阿拉曼防线,离开罗还远着呢。而且从托布鲁克缴获物资,不代表海上运输就可以进行,只是暂时维持战斗而已。由于海权与马耳他都不在手中,海上补给线时刻处于危险状态,隆美尔从一开始就没有认识到这些战略问题。

如果希特勒给他增兵,也是无用之举,因为隆美尔急需的是坦克,他在托布鲁克战役之后损耗太大了。坦克越多,需要的燃料就越多,在无法保证马耳他与地中海的恶劣情况下,继续给隆美尔增加装备补给是没有用处的,最后的情况将会是原本够40-50辆坦克打几个月的燃料被更多的坦克平均摊分耗光了。更何况能不能运来都是个问题。

北非战役成败的关键不是谁的兵力多,而是谁有足够补给与补给条件维持更多的兵力。英国一开始就有这个条件,隆美尔没认识到而已,所以制订了根本上错误的战略进攻计划。41年部队损耗90%,42年最远打到阿拉曼便已经是强弩之末,就是因为装备与补给没法得到补充,这不是增加兵员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5 15: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法国陆军大臣主要是个管理职位。虽然有些代管应急方向职责(比如克拉克在1809年配合应付英军荷兰登陆),编训后勤到驻军位置等工作还是占大头。普军的参谋部的相对权较大。
从例子上看,图尔库万战役比较有意思,各类统御级别相当全。奥军麦克将军应该是算中枢统帅。麦克在病塌之上制定计划,调三路大军进行向心攻势,欲消灭法军北方突出部的军团。法军方面军统帅皮什格鲁不在,次级兵团统帅27岁的师长索汉挺身而出,成为临时方面军群统帅,部署方面军统帅万当姆等南北阻击,亲自集中快攻英军方面军统帅约克公爵。大胜。

[ 本帖最后由 iron duke 于 2008-3-15 15: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5 15: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angyiyanyu 于 2008-3-15 13:00 发表

很多人认为当时德国没有能力增兵,我不这么认为,当时德国在法国有30多个师在挪威有50万军队,完全可以抽出几个师来支援隆美尔使战术胜利成为战略胜利,但是希特勒没有这么做,他一方面不重视北非,另一方面又幻想 ...


当初希特勒以兵不够为由拒绝派兵增援北非。
但是当美国人在北非登陆之后立即派了25万人过去救火。
如果在42年夏天,有这五分之一的人马协助的话,也许隆美尔早就打到中东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5 16: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如果等到盟军在北非登陆之后还试图去挽回非洲局势的话恐怕很难。
即便是25万援军统统交给隆美尔去指挥的话,结局应该还是失败。
毕竟,在42年末的话,已经太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17: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54楼铁兄的帖子

多谢兄台举出的例子,这个索汉成就最高的战例我了解很少
但是我觉得此时皮什格鲁的部队好象叫做荷兰方面军(按共和国那种复古叫法是高卢-巴达维亚方面军),虽然多至8万,也应该是方面军的级别,下属的次级兵团可以称为集团军吧。索汉还不能说是方面军群统帅吧
好像共和国最多曾拥有十四个“方面军”,按我的标准,其中有些只是集团军,比如西比利牛斯方面军和东比利牛斯方面军应该是一个方面军(西南战略方向的西班牙方面军)的两个集团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5 17: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索汉的这一战这里有介绍和地图:
http://warstudy.com/theory/modern/art_war_western/006.xml
当时法军为7万,联军8万。其实按规模和地域大小,也许算方面军更合适些。这样旺达姆算是个相对独立的次级统帅。比麦克唐纳等独立些。
法国革命时代方面军是很多的,有的比较小,1793年就有:
Avril 1793 : onze armées

    * Armée du Nord, basée dans le Nord
    * Armée des Ardennes, basée dans les Ardennes (issue de l'armée du Nord) ;
    * Armée de la Moselle, basée en Moselle (auparavant armée du Centre) ;
    * Armée du Rhin ;
    * Armée des Alpes ;
    * Armée d'Italie (issue de l'armée des Alpes) ;
    * Armée des côtes de Brest ;
    * Armée des côtes de Cherbourg (toutes deux issues de la division de l'armée des côtes) ;
    * Armée des côtes de La Rochelle (auparavant armée de réserve) ;
    * Armée des Pyrénées occidentales, basée dans les Pyrénées Occidentales (aujourd'hui Pyrénées-Atlantiques) ;
    * armée des Pyrénées orientales basée dans les Pyrénées-Orientales (toutes deux issues de la division de l'armée des Pyrénées) ;

Le 1er octobre, l'armée de la Rochelle est renommée armée de l'Ouest

规模小的方面军也有的打出很漂亮的战略机动。除了波拿巴将军在1796-1797外,1798年底尚皮奥内将军指挥仅有1万6千且散布面很广的罗马方面军,大败麦克将军4万大军进攻(这个倒霉的麦克~),最后征服了那不勒斯也是很精彩的一个。

[ 本帖最后由 iron duke 于 2008-3-15 21: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5 20: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8-3-15 13:48 发表
托布鲁克战役打完,德军只有50多辆坦克了,补给也全靠托布鲁克内的缴获来维持。托布鲁克战役之后是隆美尔继续前进,攻下梅沙马特鲁,一直杀到阿拉曼防线之前。此时,凯瑟林的空军因为支援了托布鲁克行动,已经损耗很 ...


  首先,意大利的后勤补给是可以保证隆美尔打到开罗的.根据隆美尔的战时日记说,在突尼斯防守的最后时期,在海上和空中补给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意大利人还是把大批补给运来,充分满足了非洲军的需要,连隆美尔自己也很纳闷.原因就是意大利政府不见棺材不落泪,临时抱佛脚.说明意大利的后勤体系还是可以满足隆美尔的.隆美尔做事情是经过充分考虑的,他不做力不能及的事,不然,在北非初期就不会对意大利政府感到失望了.
  其次,就隆美尔的战略问题,是符合轴心国的战略方向政策的.德国和意大利的目标是向中东进攻在印度和日本会合,切断英国的补给.隆美尔的战略是必须执行的.
  再者,凯瑟林的成功是使盟军的意大利攻势停滞,但对全局来说,第三帝国大厦将倾,于是无补.而,隆美尔的北非攻势,让日不落帝国是瑟瑟发抖,正所谓迁一发而动全身,还不是全力补给拉大人力物力差距才使其停滞.不然后世也不会对隆美尔感到惋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6 03: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iveI'empereur 于 2008-3-15 15:44 发表


当初希特勒以兵不够为由拒绝派兵增援北非。
但是当美国人在北非登陆之后立即派了25万人过去救火。
如果在42年夏天,有这五分之一的人马协助的话,也许隆美尔早就打到中东去了


哪来的25万人...
1942年突尼斯陷落,包括意大利人投降的总数才24.8万,见丘吉尔1943年6月3日在阿尔及尔写的纪念册题词。还有这里
http://www.germanwarmachine.com/campaigns/1943/northafrica.htm
on May 12, the war in North Africa was over: 275,000 Germans and Italians soldiers went into the POW stockades.
总数包括意大利人也就27.5万,其中德军自阿拉曼战役以后根本没得到兵员补给,20多万是意大利军。

再说当时的情况希特勒可能给隆美尔运去25万人吗?非洲军都靠JU52空投补给过日子了。。。
During early 1943, the Germans and Italians both undertook valiant efforts to keep the already understrength Axis forces in Tunisia supplied with gasoline, ammunition, and food. During January-February 1943, for example, the Germans instituted an airlift to deliver a small but steady steam of reinforcements and supplies. In the face of determined Allied aerial and maritime interdiction campaigns designed to cut off Axis forces in Tunisia, some 200 two-engined Ju 52 transports, together with 15 huge six-engined Me 323 aircraft, repeatedly flew dangerous resupply missions to Tunisia. This airlift lasted until April 1943, when escalating Allied air attacks made all Axis attempts to supply Army Group Africa in Tunisia by either air or sea virtually impossible.

隆美尔阿拉曼战役撤退之后,在突尼斯打了一些小仗,每仗损员400-600人之间,当时非洲军已经是快垮了,就是这么一点伤亡加上几十辆坦克的损失已经让非洲军无法承受。

另外,就算42年夏天希特勒能给隆美尔将30万人运到托布鲁克,隆美尔想打到中东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装备没有得到补充,光是步兵毫无用处。装备得到补充的同时,还需要燃料的补充,海上运输线安全无法保障,根本运不过去。打下托布鲁克的隆美尔如果多了30万步兵,坦克仍然50多辆,要想打到中东那就是笑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6 03: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angyiyanyu 于 2008-3-15 15:56 发表
我同意vi兄的观点,我觉得还是时机的问题,德国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满足补给也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如果给隆美尔足够的兵力他在短时间内补给不是问题,也足以击败英军,取得决定性胜利,至于其他问题之后在解决就可以了
...


突尼斯那是内线作战,这与42年夏天在托布鲁克前线有可比性吗?莫非隆美尔在托布鲁克那边急需装备,希特勒把装备运到突尼斯,援军再横跨数千公里往阿拉曼前线赶去补充隆美尔?隆美尔在阿拉曼的时候补给线拉的很长,如果不依靠海上补给运输线直接将补给品输送到托布鲁克,就根本无法支撑下去。意大利人还将补给品送到班加西呢,比突尼斯还近点,照样远水解决不了近渴。

归根到底,隆美尔就是没有意识到非洲战场作战,制订战略目标必须以自己的实际补给条件为基础。打到埃及只有隆美尔在补给线不断拉长的同时还不停的第一时间补充兵员装备才可以做到,更别提打到中东了,德国那边出的运输船可能都过不了东地中海。在补给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将战略防守任务改为战略攻势,是十分不明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1 20:59 , Processed in 0.02329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