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八里桥战役——蒙古骑兵最后的挽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5 08: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leinKlauss 于 2007-11-14 22:13 发表


西欧使用的引火线是轻羽毛管或者草纸捻,似乎延烧速率和战场气候比如潮湿干燥和后勤保障有关。

明朝的是精纺的一种棉线,浸了什么东西不太清楚,但在武库里和运输时是封蜡的,所以燃烧速率比较稳定。


拿破仑时代欧洲火炮已不靠引火线主点了。1780年以后,欧洲所有国家(除了奥托曼帝国)的大炮都是用点火管,直接塞入炮膛,无须老式引火线的慢燃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5 11: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不论如何,明朝最晚在1683年就完蛋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也就暂告一个段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5 12: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7-11-15 08:29 发表


拿破仑时代欧洲火炮已不靠引火线主点了。1780年以后,欧洲所有国家(除了奥托曼帝国)的大炮都是用点火管,直接塞入炮膛,无须老式引火线的慢燃烧。


点火管普及是19世纪了。何况,拿破仑时代点火管--多以鹅毛管制作。这是在炮尾点燃发射药的,和开花炮弹的引信毫无关系

又,火管亦多是纸质或木质,对环境依然敏感。直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了牛油和猪油包纸的防潮包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5 13: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ranc.She 于 2007-11-15 11:02 发表
但是不论如何,明朝最晚在1683年就完蛋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也就暂告一个段落了。


再等就是洋务运动了,和现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5 17: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leinKlauss 于 2007-11-14 22:13 发表


西欧使用的引火线是轻羽毛管或者草纸捻,似乎延烧速率和战场气候比如潮湿干燥和后勤保障有关。

明朝的是精纺的一种棉线,浸了什么东西不太清楚,但在武库里和运输时是封蜡的,所以燃烧速率比较稳定。

和引线质量关系不大。威灵顿接着指出是炮手判断调整延迟时间的问题,或者说计算引线该调整截短到多长的问题。还没有触发的时代用引线都有这个延迟调整问题。在布萨库战役,相当起伏的地形也是个影响。
施拉普奈尔是使用铅弹作子弹,大约沿炮射方向将子弹射出去。由于同时还借助了炮弹的惯性,子弹速度较高。由于是铅弹,作用距离也较远。
普通榴弹也可以空炸(但不能炸太早),有效空炸射击条件要求比施拉普奈尔高。炮弹多还是在地上滚着炸。
明军的弹看似只是普通榴弹塞进金属片。以黑火药的爆炸力,四面飞的金属片难以达到施拉普奈尔子弹那样的威力。
尽管如此,施拉普奈尔到19世纪中,只是代替了小部分实心弹。故明的那个炮弹如果能用到两次鸦片战争,对作战有作用,但多大难说。守城是会有些作用,但对于象八里桥这种仗,还得整体提高才行。

[ 本帖最后由 iron duke 于 2007-11-16 00: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6 05: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leinKlauss 于 2007-11-15 12:40 发表


点火管普及是19世纪了。何况,拿破仑时代点火管--多以鹅毛管制作。这是在炮尾点燃发射药的,和开花炮弹的引信毫无关系。

又,火管亦多是纸质或木质,对环境依然敏感。直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了牛油和猪油包纸 ...


1,法国1765年就开始用点火管,欧洲国家的炮兵在1780年后全部采用点火管,不是19世纪。
2,拿破仑时代点火管是以锡,翎毛与木质为主,对环境敏感但实战中影响并不大。
3,点火管里面装有混合燃药,但主火药还是要从炮前塞入,点火管是从炮尾放入炮膛中的。点火管对环境的敏感度比起引火线要好的多,实战中也未见有因环境而影响大炮发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6 06: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7-11-15 17:32 发表
故明的那个炮弹如果能用到两次鸦片战争,对作战有作用,但多大难说。守城是会有些作用,但对于象八里桥这种仗,还得整体提高才行。


炮弹需要大炮发射,那个炮弹再绝如果用清朝的大炮发射,作用定然很小。格里伯瓦的改革将火炮优化,在维持射程不变的条件下将重量减轻一半,同时加了可以调角与瞄准的装置。清朝的火炮很笨重,移动不便,定然影响战术灵活性。炮架落后,影响了准度与效能。最后就是火药,西方火炮已有点火管与成包火药,重装速度大大提高,这点清火炮也不及。

火炮各项指标本身差的老远,即使用了这样的爆炸弹,在实战中不免还要吃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6 11: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清入关两百年间就没有什么像样的技术革新。有些在明朝已经获得了的技术进步,在满清也丧失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6 11: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ranc.She 于 2007-11-16 11:04 发表
满清入关两百年间就没有什么像样的技术革新。有些在明朝已经获得了的技术进步,在满清也丧失掉了。


我觉得丧失掉可能不会,但未有什么革新倒是真的。关键是西方迅猛崛起,明朝时已领先的技术到了清代早已落后了。奥托曼帝国也曾一度在技术上领先过欧洲,到了拿破仑时代军事实力基本成了鱼腩,金字塔一战被波拿巴将军以700人伤亡的代价歼灭了1万8千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6 11: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里桥的士兵应该是长距离的小集团逐次冲锋,受重大损伤不见怪。

另外清朝的骑兵那时候骑射水准应该远不如当年蒙古大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8-15 07:55 , Processed in 0.02345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