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铁甲飞鹰

古代中国对外战争十一位英雄将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1 19: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zhangyiyanyu
既然说到明史,那么我就以明史 袁崇焕传的最后一句作为总结:

“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ViveI'empereur 发表于 2011-2-21 10:23


http://cathay.ce.cn/lzk/mingshi/ ... 0520_15544276.shtml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初,崇焕妄杀文龙,至是帝误杀崇焕。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09: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初,崇焕妄杀文龙,至是帝误杀崇焕。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iron duke 发表于 2011-2-21 19:22


关于这个毛文龙之死,有着很多的争议。
我也觉得,袁崇焕擅杀毛文龙是有些过分,但仅此而已。毛文龙对后金是真降还是诈降,在前面引述的文章中已经有叙述。
而且,在袁崇焕下狱之后,朝廷内有人上疏为毛平反,但是崇祯予以拒绝。也就是说,皇帝也觉得毛该死,但杀不杀不应该由袁崇焕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10: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iveI'empereur 于 2011-2-22 10:39 编辑

回复 74# zhangyiyanyu

      我们先说你反复提到的所谓袁崇焕“丢失朝鲜”没有战略眼光的问题。
    关于此,先梳理一下时间顺序

    天启六年三月,袁崇焕正式代替孙承宗领辽事。此时,袁崇焕想着补充工事,后金则因为宁远新败,正在休养军队巩固政权。
    天启六年八月,努尔哈赤死,袁崇焕主动投书吊唁探听后金的虚实,并与皇太极接触,然后双方开始“议和”。注意,这个所谓的议和,双方都是挂着羊头在卖狗肉。因为袁崇焕是想趁着这个时候加强关宁锦防线,而皇太极是想巩固还不稳固的汗位并策划对朝鲜的进攻。这一次的议和,双方都是为下一轮的军事行动争取时间。
    天启七年一月,阿敏率军进攻朝鲜,兵力不过三万——《朝鲜李朝实录》也就是说,四大贝勒中的其余三个还没动,清军主力(还有四五万人)依然在东北!!你让袁崇焕带领7万明军——这是袁崇焕所能指挥的所有关外部队——去进攻后方根本不空虚的皇太极,是想让明军全军尽没吗?而且阿敏的部队自一月二十六日攻占平壤之后,整个征朝行动基本结束。清军赖在朝鲜不走的原因无非是想逼迫朝鲜,再多捞一点好处而已。袁崇焕没动,反而抓紧时间加紧修筑錦州、中左、大淩的防御工事。而接到毛文龙虚报的明庭(毛说八旗兵八万进朝,只有一万留守沈阳)在三月下令袁崇焕出击救朝、毛,袁于是派兵九千进行牵制——尽管朝鲜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完蛋,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四月,袁崇焕上疏,
   “關外四城雖延袤二百里,北負山,南阻海,廣四十里爾。今屯兵六萬,商民數十萬,地隘人稠,安所得食?錦州、中左、大淩三城,修築必不可已。業移商民,廣開屯種。倘城不完而敵至,勢必撤還,是棄垂成功也。故乘敵有事江東,姑以和之說緩之。敵知,則三城已完,戰守又在關門四百里外,金湯益固矣。”
      至此看来,袁崇焕救不救朝,朝鲜都完蛋。如果真去救了,反而是送肉上门,乘了皇太极的心意。那么,袁崇焕能做什么呢,他加强了关宁锦防线,这反倒让皇太极如芒在背,在这一年的五月就急急忙忙率军前来攻打袁崇焕——这也反证了后金军根本就没有受到朝鲜战事影响这一事实。虽然拔掉了大小凌河两个拱卫锦州的要塞,但在锦州、宁远一线反复进攻无果,损失较大。明军在袁崇焕的调度下,取得宁锦大捷。
    从上述内容来看,所谓袁崇焕不救朝是没有战略眼光的谬论根本不值一驳。连朝鲜史料都对袁崇焕没有救援自己国家一事毫无怨言,反而一再提到袁崇焕给予后金的军事压力——可不是那九千人马,而是不断向沈阳方向蚕食的明军防线——对朝鲜的帮助。
    袁崇焕自始至终贯彻了构筑宁锦一线抵御后金的战略思想,并再次击败后金兵,接连取得了对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人的胜利,充分展现了一个军事家的才能,在那个条件下,没人能比他做得更好!!
   
     PS:那么后金攻朝的时候被某些人吹捧成“抗清名将”的毛文龙在干什么呢?后金攻击朝鲜的时候,第一步就是扑向皮岛的,然而毛文龙事先得到消息,离开皮岛到其他岛躲藏,让人扑空。之后,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毛文龙及其部下在海上和沿海地区游荡,却从不跟后金军正面接触,而是试图趁这个机会夺下朝鲜的一些地盘。在和议达成后,朝鲜朝廷表面议和,但暗地里却鼓励民间自己组织义兵抗敌,并且取得比之前的正面抗敌更好的效果。这时候,好多义兵寻求毛文龙的帮助,但毛文龙依然不做任何与后金的正面接触,倒是用钱粮跟义兵换后金兵首级。这也算是一种帮助,不过这种程度的帮助实在是拿不上台面吧。可以这么说,整个战争期间和之后,毛文龙基本没有做过什么贡献。
    之后的事情更有意思。后金和朝鲜议和后,朝鲜方面派使臣到北京解释,按常例经过皮岛,却被毛文龙扣留了。毛文龙要求看国书,然后要使臣必须加上自己抗敌有功的内容,否则不放行。最后,逼得没办法,使臣只好添加上毛文龙率六万人奇袭后金成功等内容!原来,毛文龙的“战果”就是这样称为历史事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13: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为袁崇焕当时的状态能够救朝鲜吗?
    就靠着7万人马,身后又没有牢固的后方,然后去沈阳和皇太极拼命?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袁崇焕可谓是一个愚将了。要如你说得那般简单,也轮不到袁崇焕了,王华贞当年在广宁就搞定努尔哈赤了吧。
    而且,朝鲜史料中为何没有对袁不救朝的诘难,反而大为夸赞袁崇焕的能力——总不见得朝鲜人都是白痴吧。因为朝鲜人都看出来了,明军根本没有主动出击援朝的能力!只有远在北京,对东北局势和自军的能力没有把握的明朝官僚,才会催促袁崇焕进兵援朝,就怕后金吃不掉明朝的援军(围城打援是后金的老战术)而且,朝鲜人此后也没有背离明庭,依然和明朝暗通往来,向明朝朝贡,直到1638年(袁崇焕死后八年)后金第二次攻朝才彻底投降。
    袁崇焕为什么拼命修建关宁锦防线,就是因为他知道,只有依托工事步步蚕食,明朝才有机会消灭后金政权(也是当时在明军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朝鲜最大的帮助)事实上,面对袁崇焕的延伸战略,皇太极是感到威胁很大的,否则也不会主动出击,最后碰的头破血流了。
    宁锦大捷,恰恰说明了袁崇焕的战略正确,战术对头,怎么成为了其防守战略彻底破产的“罪证”?就因为大小凌河的失陷吗?难道关宁锦防线的核心不在锦州,反而在大小凌河?难道宁锦大捷之后,整条防线反而彻底崩溃了?这个彻底破产的根据来自何处?
    大捷之后袁崇焕为什么辞职,是因为深感战略方针破产从而导致“暮气难鼓”吗?恐怕不是。大捷两个月之后,因为阉党的弹劾(不救锦州)袁被迫辞职。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阿——倒是和不救朝鲜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宁锦大捷的原因除了袁崇焕战略正确,防线牢固,将士一心以外,你根据袁的奏章非要扯上毛的功劳。那好,我也举一个战后袁崇焕的《锦州报捷疏》
    “……孰知皇上中兴之伟烈,师出以律,厂臣帷幄嘉谟,诸臣人人敢死。大小数十战,解围而去。诚数十年未有之武功也!”
    看来,皇太极之所以撤退,主要还是摄于天启皇帝的宏威,魏忠贤的帷幄,所以才狼狈奔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13: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综观袁崇焕的一生,面对后金没吃过什么大的败仗,相反倒是留下明末唯一的两次大败后金的战例。
这个战略眼光和战术能力,虽不敢说独树一帜,但相比那些先后倒在八旗军铁蹄下的“牛人”来说,至少在明末是最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16: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策应?怎么个策应法?你不把几万人马拉出去如何能够策应?人家后金主力未动,一个贝勒搞定朝鲜,凭借袁崇焕的几万人马就能策应朝鲜的话,明朝早就灭后金了。
山海关、宁远确实是稳固后方,但那里离锦州多远?离广宁多远,离沈阳多远?没有锦州作为前线基地的话,明军策应朝鲜只得从宁远出发,估计跑到锦州周围就和后金主力相遇了,还策应个啥。

袁崇焕第一次领辽事的时候,为什么宁锦俱在?宁远是袁崇焕搞起来,守下来的,而锦州那时根本要塞体系不备,只算是个前哨据点,是靠袁崇焕将其变为要塞阵地的。从1627~1642年,锦州历经6次围攻,直到松山之役才失陷(而且是因为洪承畴那糟糕的指挥)对于明朝抵御后金进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的,在庸俗之辈看起来,守锦州是一盘死棋。而只有目光深远的战略家,才能从死局中看出其的重要地位,这也是为什么锦州能够死撑15年不倒,始终是后金心腹大患的原因。如果袁崇焕还在,锦州就轻易失陷,那我赞同你的意见,锦州仅仅是一个鸡肋。但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锦州是关宁锦防线上的重镇,是明朝抵御后金进攻的真正第一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伍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16: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1# zhangyiyanyu

我也觉得,对一个争议的话题是很难讨论出结果的。就像非要区分拿破仑和威灵顿谁的军事指挥才能更高一样。
我一直说,袁崇焕不是完人,他有自己的缺陷,但与他对明朝的贡献来说,根本是不值一提的。
事实上,自袁死了以后,虽然辽事又换了几个指挥,但是一个不如一个,丧师失地,耗费钱粮更是只在袁之上,不在袁之下,但结果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如今对袁的反论中,感觉有许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在里面。
我觉得袁做法欠妥的,一个是皮岛杀毛文龙的擅权(但没有杀错),一个是五年平辽的草率承诺(可能是第一次见到年轻的皇帝,又在很多地方所见略同,情绪激动所致)
我最钦佩的,是袁下狱之后,依然为了国家,唤回祖大寿参战之举。真正做到了把国家置于了个人之上。

PS:明末在野战中打败八旗军的人有哪几位(是正面会战,而不是打了就跑或是几千打几百的袭扰)望告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17: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ViveI'empereur
三岔河在哪里?袁崇焕的援兵都到锦州几百里外的三岔河了也没遇到后金主力,这可真是 ...
zhangyiyanyu 发表于 2011-2-22 16:59


袁崇焕死后,明朝战略调整,自动放锦州一线的责任也怪到他身上??为何放弃,就是因为明朝在东北的战略核心没有了,但为什明朝后来又修起来呢?是不是发现了锦州的战略价值,不能弃守呢?
就拿你极为推崇的孙承宗来说吧,二度出山,执行的是和袁崇焕没有区别的防御战略。除了继续加强宁锦防线,决心重筑被高第毁弃的大凌河、右屯二城。崇祯四年(1631)七月,令祖大寿等率兵四千守大凌河,又征发一万四千人筑城……
既然是错误的战略,为何换了人之后还在执行?孙承宗看来也是一个只会空费钱粮平庸之辈喽?


明军挺进到三岔河不遇敌,并不代表后金的主力不在沈阳周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17: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5# zhangyiyanyu

李定国、郑成功都是清兵入关以后的事情了,那时的八旗兵早就分散了。
像关外那样和纯八旗兵主力(而不是其中的一股或是几个旗)作战并取得歼敌几千(和袁崇焕一样)的有吗?我不是很了解。

而且我也说过很多次了,卢象升也好、洪承畴也罢,面对八旗兵根本就连与袁崇焕能够并举的战绩都没有。说来说去,都是对农民军的战果如何辉煌,这根本就不能类比。
比方说,44年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在河南,带领十四万日军杀得几十万国民党军溃不成军,而山下奉文的四十万人马连个菲律宾也守不住,就说明冈村的军事指挥能力高出山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22: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ViveI'empereur
很奇怪,为何独独忽视袁崇焕指挥的那场蓟西防御战?
zhangyiyanyu 发表于 2011-2-22 17:11


我也很奇怪,因为我刚刚发现崇祯二年十月底当明朝发现皇太极出现在蓟门口外的时候加强防御的命令没有给袁崇焕而是给了刘策。而且,崇祯二年11月17日崇祯帝给袁崇焕的诏书写的清清楚楚“关内疏虞,责有分任,不必引罪”。
网络上有一篇网名牛头怪撰写的《论袁崇焕的蓟门之失》——文章很长,恕不转载,一搜就有,万望参考——用很翔实的记录论证了袁在此战中的前前后后,得出了袁“纵敌长驱”(也就是指挥不力)的罪名不成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0:04 , Processed in 0.02189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