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永远奋斗

伟大的中国战国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1 20: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100楼的数据,再看看你的地图,是不是画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20: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angyiyanyu 于 2008-7-21 20:18 发表
长城是根据战争变化而变化的,怎么会有一成不便的防御工事。
而且你列的资料也不足以说明长城南端就在即墨。


你看仔细了?你先说说你的地图是什么时候的长城?其次,在黄岛入海,看看你的地图,古今即墨的治所差别。换句话说,莒县曾经是一个国,即墨作为大城,就一个治理范围内,在当时入海的长城(今青岛)附近,还有哪个城市?

千万别说是青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20: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angyiyanyu 于 2008-7-21 20:18 发表
长城是根据战争变化而变化的,怎么会有一成不便的防御工事。
而且你列的资料也不足以说明长城南端就在即墨。


100楼的数据是今天的文物考证,遗址总不会像地图那样随便画就有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20: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者,看看即墨的位置。不但是军事重镇,还是齐国陪都。有什么理由认为是大后方的“经济中心”呢?

http://www.jimoshiqing.cn/News_View.asp?NewsID=149

                                  张可先
    战国时,即墨已巍然屹立于齐国的东方,成为与国都临淄并夸殷富的通都大邑,这一辉煌从战国一直持续到两汉。然而古即墨始于何时,何以与国都媲美,史籍未见确切记载,后人也未有明确交待。新一轮修志,综合有关史料再作探析如下。
    西周之前,即墨为莱夷地。从分布于金口、店集、王村等地的11处大汶口文化遗址来看,约距今6000年以前,先民即在此繁衍生息。夏商时,生活在胶东半岛的土著居民,建立了众多的小国,这些方国在各自居住地进行开发,共同创造了古老的齐地文化。至商朝晚期,山东有名可考的方国有薄姑(以临淄为中心的古齐国)、纪国(寿光东南)、淳于国(安丘境内)、奄国(青州境内)、谭国(章丘境内)、莱国(胶东地区)等几十个,其中较大的方国为莱国,辖今高密、莱州、平度、莱阳、龙口等地,涉及即墨一带的有夷国、棠邑等。周朝初年,周公东征平定管蔡之乱,“灭国五十”。灭奄国、薄姑,迁奄国及薄姑之君,以其地封姜尚,都营丘(一般认为是临淄)。周王使召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王侯九伯,实得征之。”齐虽然是山东最大的封国,然而,周初齐国的统治区域还只限于以临淄为中心方圆几百里的范围,齐国之东及南还有纪国、莒国、夷国等诸多小国以及其时实力甚为强大的莱国。自太公封齐后,莱国作为商时的邦国,周初依然存在,当是附庸国,莱侯因营丘曾属莱国,先后与之七争营丘,长期与齐国抗衡。齐国依其所拥有的征伐大权,也频频对莱国进行征伐。
    齐灭莱,即墨始设。至东周时,齐国经过数百年的经营,逐渐强大起来。齐桓公时,成为春秋五霸中的首霸。公元前690年(周庄王七年),齐国灭了纪国。公元前567年(周灵王五年),齐相晏弱(晏婴之父)统率齐国大军进攻莱之东阳(今临朐东),随之包围莱都(约昌乐一带),灭了莱国,并在棠邑,俘获了莱共公。《左传·襄公六年》对此有较详细的记载:“四月,晏弱城东阳,而遂围莱。莱共公浮柔奔棠。晏弱围棠,十一月丙辰而灭之,迁莱于郳(今山东龙口一带),分其田。”为了加强对胶东地区的统治,齐国一方面将莱共公一伙迁到今龙口,在此划定田地,保留其莱名,使其得以生存;另一方面在莱国中心建立军事重镇,齐大夫朱毛始建即墨城。清道光版《续修平度州志》载:“即墨故城,齐初并莱,以莱故都辽远,建此城于莱国之中,南控芥莒,北依群山,名朱毛城,后为即墨。”民间有“即墨城、临淄土”的传说,据考证,即墨故城城墙夯土,确与当地土质迥异,证明当年建城用的土料砖瓦从临淄转运而来的传说不虚。故城东有小沽河,西有墨水河,即墨城以地临墨水而得名。齐大夫朱毛作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镇守即墨城,因此,民间最初把即墨城称朱毛城。即墨城以其所处胶东半岛的中心位置,是作为都一级的城市来建设的,成为齐国的五都之一。齐国在全国没有推行郡县制,但其所设都城即相当于后来的郡一级,属现今省会城市。这从即墨故城的大小可以看出来。据《平度县志》载,即墨故城遗址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3.5公里里,而一般县城的大小只有长宽0.5公里左右。古代对都、城、邑的大小是有严格限定的,城邑大小不能任意建设。因此,即墨城不是县城规模的,而是大都市。燕国伐齐,攻下齐国70余城(邹忌说齐国“百二十城”),也是指齐国的大中城市。
    春秋起步,战国扬名。即墨从公元前567(周灵王五年)年始建,到公元前347年(周显王二十二年)齐威王封即墨大夫,即墨已成通都大邑,四方通达之衢,是经济中心城市,堪与临淄媲美。而最能见证即墨商贸发达的当是即墨刀币,现今出土的大量即墨刀币,说明古代即墨的商品经济已高度发达。据史学家考证分析,即墨刀币应是春秋时期齐国早期的地方铸币之一,早于公元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其后进入战国时,随着齐国的进一步强盛,才逐步统一到齐刀(齐法化),因此即墨在设立80余年后的春秋末期,经济就相当繁荣发达。即墨的繁荣程度缺乏史料记载,从国都临淄看即墨,即墨故城的大小与国都相仿佛。据《临淄区志》载,临淄故城包括大城和小城两部分,大城南北4.5公里,东西3.5公里,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城郭;小城南北2公里,东西1.5公里,是国君居住的宫城。临淄工商业发达,各种官私手工业作坊林立,考古发现故城内有冶铁6处、冶铜2处、铸币2处、制骨4处,“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从临淄人口方面看,春秋前期,管子把国都分为二十一乡,每乡二千户,“凡二十一乡四万二千家”。至300余年后的战国时,苏秦说“临淄凡七万户,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西汉武帝时,临淄人口更多达10万户。临淄如此,即墨由此可见一斑。无怪乎田单能够据此破燕复国,而后秦朝将其作为郡治、西汉又将其设为胶东国都。

据道光版《重修平度州志》沿革篇载,齐国“始置即墨为下都,棠为属邑。”这一说法在明清所修《即墨县志》中从未见提及。

    为进一步证明此种说法,《重修平度州志》中又分别引经据典加以论证。《齐乘》:“古即墨城,胶水县东六十里,俗名朱毛城。”《左传﹒哀公六年》:“齐悼公使朱毛告于陈子。”《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孟子之平陆章》:“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田齐下都甚多。《战国策》鲁仲子述田单在即墨之言者“宗庙亡矣”,是即墨为田齐下都无疑。

    相传都为上古行政区划名,夏制十邑为都,周制四县为都。周代的都邑,自天子至于公侯伯子男,都要严格按照王制的规定,建立城区有一定的面积,城墙有一定高度,城门有一定数目,城内设施、道路有一定规制。城的建设严格按照等级和礼制,“王城方九里,长五百四十雉(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公城方七里,长四百二十雉;侯伯城方五里,长三百雉;子男城大都方三里,长一百八十雉”。都城中宫城和宗庙为建设的主体,宗庙所在地谓之都,又称为宗邑,是宗族统治的中心,也是政权的象征。内为之城,外为之郭,筑城以卫君,筑郭以卫民。《考工记》载:“匠人营国(都城),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也就是说都城的营建作正方形,九经九纬是城内的道路,经路是干路,可并行九路车乘,城内宫殿前部左侧建宗庙、右侧建社稷坛,市场设在城市宫室宗庙后面。天子所居是王城,诸侯所居是都邑,卿大夫所居是食邑。依今制推算,天子之城方九里,公侯之城方七里至五里,子男之城方三里,甚至有方百步的小城。大城“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大都是三里之城,多则千家,少则几十家,甚至十几家。齐国所修建的城市也无例外的是循周礼王制兴建的。但从西周到东周,随着王室的衰弱、诸侯国的膨胀,都城的建设也突破了礼制的等级和规模,而即墨城的建设正是在东周(春秋)后期,从其规模和设有宗庙来看,应是作为都城一级而兴建的。战国初年齐相邹忌说“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即墨故城分内城和外城,外城南北长约十华里,东西宽约五华里;国都临淄南北九华里,东西约八华里,宫城在大城的西南角。二者建立时间早晚不同,规模大小相当。

    另外,关于齐国都邑的说法还有《史记.燕昭公世家》有所提及,“齐王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伐燕。”五都之中比较确切的就有临淄和即墨,其他三都分别为安阳(今曹县)、薛(滕县)、阿或莒、平陆、高唐等说法不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20: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angyiyanyu 于 2008-7-21 20:23 发表
这个图不是我画的
你要说画错可以去找谭其骧,他的这个地图可是得到业内诸多学者的普遍认同,不论是台湾还是大陆都是很认同的,当然这也不能说明他就不会出错。
不过你举的数据中说南端在北纬35度,但是即墨,不 ...


既然不是准确的,在讨论中就不能作为唯一的。北纬35度,你至少要知道古代即墨的治理范围才好用肯定句说什么吧? 我转了一篇即墨史志网的当地研究,自己看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20: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齐国长城的南端收尾,不是今天的遗址所在的黄岛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20: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angyiyanyu 于 2008-7-21 20:35 发表
你不了解齐国的制度,齐国实行的是五都制,不是说这五个就是五个陪都,而是相当于五个军区,是起着边防重镇的作用,是有常备军的,也是对外作战的主力。
即墨和莒应该是其中的两个,所以说这两个城确实大城,也是军 ...


貌似我一开始就以即墨为军政中心和经济发达的立论来展开。

现在说我不了解齐国制度,所谓都,按照即墨的标准若是你说的军区,那么修建王城做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20: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结论很清晰了。何止是齐国,楚国也有不止一个"都”,那么这就是周朝制度罢了。首都被占领,自然其他"都“上升为政治中心,不是陪都又是什么?郢都就曾经不止一次迁移过,每次到一个都邑,就作为首都。这些职能,怎么是一个简单的军区就能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20: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者,按照那个谭木匠的地图死扣古即墨的那个点,实在不足为道,一个直接的思维就是:如果按照周制度,都邑作为泗县之行政中心,那么即墨所辖的治理区域绝对包括野地和村舍。比如胶南这样的山地地区。因为在齐国时,即墨是重要的军镇中心。就比如说河东节度使的驻节地在太原,那么就是以其中心命名的整个辖区,怎么可能说太原这一个点就是全部河东节度使的辖地呢?

问题不复杂,不要自己绕自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21: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古证明? 这个可不是死无对证的。周朝的地区规划是否有效,你可以回忆一看在郡县制出现前各国都在用哪朝的地区规划制度。郢都的事情我已经说了。

五都兵什么的这和即墨考古有关系吗?和齐长城在哪里结束有关系吗?何况,我什么时候说王城代表了五都兵?呵呵,说我不懂齐国制度倒是真让人惊讶的。

还好,你自己引的经典里也承认莒是五都之一。呵呵,你不认为自己陷入矛盾中了吗。问题就是:齐缗王是在哪里被杀的?楚将又是在哪里被王孙贾杀的?

莒县若有王城,即墨为肯定的五都之一,怎么会没有王城?!若有王城,怎么就可以用单纯的军区来解释五都规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9:11 , Processed in 0.03276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