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S.Swan

[咏史] 看,历史上那抹女子的痕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6 21: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leinKlauss 于 2007-2-6 17:18 发表


就是被美国人称为亚洲样板的民主阿


那可真是罗伯斯比尔了——追求民主的自由;而非自由的民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7 15: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T OF NAPOLEON 于 2007-2-6 21:56 发表


那可真是罗伯斯比尔了——追求民主的自由;而非自由的民主~


他们?没有那么高尚知性,纯粹是一暴民政治,民粹都算不上-------他们代表谁?谁又真正没有卖过自己的选票和名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8 08: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如你之前所说,添加的东西苍白无力,并没有实际内容,因此并不影响历史的真实性。添加的东西只是一些华美的语言而已,也就是说,面对同一件历史事件,可以有不同的描述方法。用不同类型的语言表述同一件事情并不会篡改历史。将理论性语句转化为浪漫性语句,其所表达的内容并没有改变,(就如同把“风吹过面庞”改写成“风拂过面庞”一样,意思并未改变,但表达效果却有天壤之别)因此不会使读史者误入歧途。至于你所举的几个例子,如雨果等,我只能说,他们的作品是不合格的,他们并没有把握住真实这个大前提。站在你反对历史浪漫化的立场上,会批判雨果这种做法。同样的,站在我赞成历史浪漫化的立场,也很反感雨果这种做法,因为出自他笔下的东西是虚假的,根本登不了“历史”最基础的台阶上。


历史并不需要华美的语言,历史书一般也避免这种语言表达方式,这个可以从各个历史书中看见。”风吹过面庞“本身就不是历史书中该出现的东西。
总结一下就是:
历史不需要美言美语,因为这对于读者理解历史没有任何作用。
还有我批评的是雨果这种浪漫化历史,你提出的在不改变历史真相的同时改变语言,属于新的辩论题材了。我对于这种做法的观点是:华美的语言不能帮助读者深刻的理解历史,要之何用?

嗯,只能说明雨果这个个体做得不够出色。悲惨世界我只看过浓缩版,但据我推断,他应该是把自己的主观情感附加到作品之中了,因此评价不够客观吧。不过还好,中学生在读悲惨世界时,大多只关心精彩的情节,而将其中写史的东西一眼扫过。毕竟,在人们想学习了解历史时,不会选择文学作品来深入了解。文学作品只是负责给读者一个历史上最浅层、最基础的知识,或者说,只是引起读者学历史的兴趣而已。(就如同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般)


举此例子是为了说明文学化历史的”不合格“。

既然华美的文辞也一样可以表达深意,起到与理性语言同等的作用,又为什么要否定历史浪漫演绎呢?加洛仲马的例子只能说明历史浪漫化还不够成熟。但革命尚且需要失败的探路者为成功奠基,又何况历史浪漫化这个事业呢?这些例子只能说明他们个人对读者不负责任,并不能否定历史浪漫化。理由同雨果一样。


能否举出一个”成熟“的?历史演绎化。。。这个本身就是与正规历史学界格格不入的两种东西,我想这个概念应该谁都知道吧。

历史学家、作家又是如何划分的?根据其在某领域作的贡献而定,而贡献最直接的体现是他们的作品。而按你所说,作品是按照作者身份而定......循环往复,何时可止。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实现有鸡还是先有蛋?


历史学家与作家,在于他们作品的笔法与写作方式。历史学家是抱着认真的态度去介绍历史,研究历史事件,作家是用言辞娱乐大众。一般人都能从文体中看出区别来。可以这么说,历史学家与作家在发表作品之前并没带有头衔,但发表作品中使用的文笔以及整个作品所要表现出来的东西可以区别这是历史作品还是文艺作品。

你的观念里的生动或许就是我的观念里的浪漫。
何为生动?何谓浪漫?它们之间应该有概念的交叉吧。


生动化是因为历史充满着行动,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浪漫化呢?

我并没有说昨天发生的一切都是历史,只是说某些偶然的小事件有可能发生且成为历史,据其影响而定。


这样说来还是要看其影响,那么
就如同现在所发生的一切,不乏一些浪漫元素,当明天到来时,今天就成了历史——是一段浪漫的历史。那么当明天描绘今天时,就可以用一些浪漫的笔法了。
就不成立了。影响力大的历史事件与浪漫元素完全不着边,没有任何逻辑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9 11: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过于追究你的每一句话(我不同意的但却与最初主题关系不大的语句)时,仿佛偏离了主题。麻烦你帮忙理一下思路。我的脑子完全变成了一潭烂泥,不知道我所想的哪一点是与主题有关的,哪一点是无关的,一片混乱......
只有请思路清晰的你来整理一下咯!

多谢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9 18: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Swan 于 2007-2-9 11:41 发表
我在过于追究你的每一句话(我不同意的但却与最初主题关系不大的语句)时,仿佛偏离了主题。麻烦你帮忙理一下思路。我的脑子完全变成了一潭烂泥,不知道我所想的哪一点是与主题有关的,哪一点是无关的,一片混乱 ...



历史---朔风:)主张文言事---历史论著                                                          方式    [--研究历史应有的影响力
|                                     |                                                                       |      [--浪漫笔法适用范围
|                                     | X------态度和治学的关系(辩论至此进入歧途)--价值观X---[--滥美之辞之于治学态度
|                                     |
|                                     |                                                                                ------------------------------
Swan主张事言文-----------历史文学                                                                                  ↓
                                                                                                            Swan请继续←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0 06: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K兄总结的很好。
这里我再补充一点:我不是不喜欢历史文学,而是反对用历史文学去研究历史,但可以用历史文学去美化常人思维或是纯粹当做娱乐。

不过我很反感用浪漫笔法谈历史谈大道理东扯一点西扯一点的那种“模范文”,尽管中学老师很喜欢这些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0 11: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5 朔风 的帖子

阁下说的是余秋雨的那些游记么?(排除那些个历史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0 11: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余秋雨,因为余秋雨本身对待的就不是太严肃的历史,更多的还是一些文艺杂史。我中学时代最喜欢的中国作家就曾是余秋雨,主要是《千年一叹》这部给当年的我很多遐想。

实话讲,我比较讨厌一些中学生写的文笔功底本身不太深,但偏偏喜欢耍浪漫笔法,同时引古论今,我在国内上初中时就“领教”过这些人的文章。如果能像余秋雨那样,虽历史算不上太强,但至少文笔没的说,那倒也不错;但如果对历史本身了解肤浅,文学功底也只限于华词美句上,那么写出来的东西也只能得到中学老师的赞赏而已,而且无论是他本人还是读者读这种文都不会有什么历史认知或文学能力上的长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0 11: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好~我还以为自己一直比较喜爱的余秋雨又会引来很多非议呢~
平心而论,我对他印象不错,毕竟历史错误是可以纠正的,个人的作风被他人所拒绝于他的作品也关系不大。然而他的作品中那种人文关怀却是很难得的,在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历史是多么渴望这种关怀!
前不久的那篇《巴蜀组曲》我就希望自己能够去模仿那种感觉,然而却使自己的文章变得不伦不类~看来,这种情怀一日半日也是难以培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0 18: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T OF NAPOLEON 于 2007-2-10 11:52 发表
那就好~我还以为自己一直比较喜爱的余秋雨又会引来很多非议呢~
平心而论,我对他印象不错,毕竟历史错误是可以纠正的,个人的作风被他人所拒绝于他的作品也关系不大。然而他的作品中那种人文关怀却是很难得的, ...

即使朔风不喜欢余秋雨那种类型,你也不必为此改变自己爱好啊
喜欢就不要管外界评论嘛:)
况且朔风自己对余秋雨的看法只是代表一部分人的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11-27 00:23 , Processed in 0.19281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